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VIP版在线测试  |  会员专区  |  基护 内护 外护 妇护 儿护 医护在线测试  |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医护学习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生理学

胃的分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的液体,pH为0.9~1.5。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5~2.5L。胃液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如粘蛋白、消化酶等。与唾液相似,胃液的成分也随分泌的速率而变化,当分泌速率增加时,氢离子浓度升高,钠离子浓度下降,但氯和钾的浓度几乎保持恒定。

.盐酸 胃液中的盐酸也称胃酸,其含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分泌盐酸的毫摩尔量表示, 称为盐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约为0~5 mmol/h。在食物或药物(胃泌素或组胺)的刺激下,盐酸排出量可进一步增加。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可达20~25 mmol/h。男性的盐酸分泌多于女性;50岁以后,分泌速率即有所下降。一般认为,盐酸的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但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胃液中H+的最大浓度可达150 mmol/L,比血液中H+的浓度高三、四百万倍, 因此,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的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来源于有氧代谢。

壁细胞分泌盐酸
壁细胞分泌盐酸

泌酸所需的H+来自于壁细胞浆内的水。水解离产生H+和OH-,在壁细胞顶端分泌小管膜上的H+泵(一种H+、K+-ATP酶)的作用下,将H+主动地转运入小管腔内。H+泵又称质子泵(proton pump)或称酸泵。H+-K+交换是壁细胞质子泵区别于体内任何其它细胞上的质子泵的显著特征。H+、K+-ATP酶每催化一分子的ATP分解为ADP和磷酸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一个H+从壁细胞浆进入分泌小管腔和一个K+从小管腔进入细胞浆,H+的分泌必须在分泌小管内存在足够浓度的K+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选择性干扰胃壁细胞的H+泵的药物可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已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已知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它的催化下由细胞代谢产生的C02和由血浆中摄取的CO2可迅速地水合而形成H2CO3,H2C03随即又解离为H+和HCO3-。这样,在H+分泌后,留在细胞内的OH-便和由H2CO3解离的H+结合而被中和,壁细胞内将不致因OH-的蓄积而使pH升高。由H2CO3产生的HC03-则在壁细胞的底侧膜,与Cl-交换而进入血液。因此,餐后与大量胃酸分泌的同时,血和尿的pH往往升高而出现“餐后碱潮”。与HCO3-交换而进入壁细胞内的Cl-则通过分泌小管膜上特异性的Cl-通道进入小管腔,与H+形成HCl。

胃酸的功能

盐酸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盐酸还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盐酸并为胃蛋 白酶作用提供了必要的酸性环境。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 的吸收。值得注意是,但若盐酸分泌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认为,过高的胃酸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蚀作用,因而是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 一。

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胃蛋白酶原以不具有活性的酶原颗粒形式贮存在主细胞内。当细胞内充满酶原颗粒时,它对新的酶原的合成可产生负反馈作用。持续的刺激可使主细胞内的颗粒因释放而完全消失,但分泌仍继续进行,说明酶原也可以不经过颗粒的形式直接释放出来。

分泌入胃腔内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作用下或在已激活的胃蛋白酶作用下, 脱去一个小分子的多肽,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pepsin)。

胃蛋白酶的功能是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它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分解产物是大分子多肽,而产生的小分子多肽 或氨基酸较少。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即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此酶即发生不 可逆的变性。

3.粘液和碳酸氢盐(Mucus and Bicarbonate)胃的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由上皮细胞、泌酸腺的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在正常人,粘液覆盖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μm的凝胶层,它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

粘液-碳酸氢盐屏蔽
粘液-碳酸氢盐屏蔽

胃内HCO3-主要是由胃粘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的,仅有少量的HC03-是从组织间液渗入胃内的。基础状态下,胃HC03-分泌的速率仅为H+分泌速率的5%。进食时其分泌速率的增加通常是与H+分泌速率的变化平行的。由于H+和HCO3-在分泌速率和浓度上的巨大差距,分泌的HCO3-对胃内pH显然不会有多大影响。

生理情况下,胃粘膜处于高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但是本身则不被消化。近年来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至少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胃粘液的粘稠度约为水的30~260倍,H+和HC03-等离子在粘液层内的扩散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在胃腔内的H+向粘液凝胶深层弥散过程中,它不断地与从粘液层下面的上皮细胞分泌并向表面扩散的HC03-遭 遇,两种离子在粘液层内发生中和。用pH测量电极测得,在胃粘液层存在一个pH梯度,粘液层靠近胃腔面的一侧呈酸性,pH为2左右,而靠近上皮细胞表面的 粘液则呈中性或稍偏碱性,pH为7左右。因此,由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HCO3- Barrier)。能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弥散,保护了胃粘膜免受H+的侵蚀;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还使胃蛋白酶丧失了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胃粘液凝胶层临近胃腔一侧的糖蛋白容易受到胃蛋白酶的作用而水解为4个亚单位,这样,粘液便从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而进入胃液。但一般来 讲,水解的速度与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粘液的速度相等,这种粘液分泌与降解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了粘液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4.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内因子也是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在50000~60000之间。内因子的功能是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不被破坏,并促进其在肠的吸收。


内容纠错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9-2025 医护学习网 * Medicine & Nursing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