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中92%为水,其余8%为血浆蛋白、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营养成分、代谢产物、可溶气体等。比较重要的溶质物质是血浆蛋白、无机离子。
血浆蛋白(protein)及作用:
血浆蛋白有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白蛋白:含量为3.8-4.8g/dl。其分子量小,含量最多。作用是形成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并参与脂溶物质的转运。
球蛋白:含量为0.2-3.5g/dl。通过电泳法可分出α1、α2、α3、β、γ等成分。主要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纤维蛋白原:含量为0.2-0.4g/dl。含量少,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无机离子及作用:
血浆中的电解质由正、负离子组成。正离子主要是Na+,负离子主要是Cl-。血浆中的电解质作用是形成强大缓冲对,对血液酸碱性起缓冲作用;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内环境稳态。
人体各部分体液中溶质含量 | |||||
血浆 | 组织液(mmol/L) |
细胞内液(mmol/L) | |||
mmol/L(血浆) | mmol/L(水) | ||||
正 离 子 |
Na+ | 142.0 | 153.0 | 147.0 | 10 |
K+ | 5.0 | 5.4 | 4.0 | 140 | |
Ca2+ | 5.0 | 5.4 | 2.5 | 5 | |
Mg2+ | 3.0 | 3.2 | 2.0 | 27 | |
总计 | 155.0 | 167.0 | 155.5 | 182 | |
负 离 子 |
HCO3- | 27.0 | 29.0 | 30.0 | 10 |
Cl- | 103.0 | 111.0 | 114.0 | 25 | |
HPO42- | 2.0 | 2.2 | 2.0 | 80 | |
SO42- | 1.0 | 1.1 | 1.0 | 20 | |
有机酸 | 6.0 | 6.5 | 7.5 | - | |
蛋白质 | 16.0 | 17.2 | 1.0 | 47 | |
总计 | 155.0 | 167.0 | 155.5 | 182 |
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特性,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渗透现象:是指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选择性通过,而不允许其它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膜性结构。
不同浓度: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需有差别。
渗透现象的发生,只与溶液溶质颗粒数量的多少有关。与溶质的大小、性质无关。
据溶质的不同,血浆渗透压分为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和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血浆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
形成的物质 | 无机离子或小分子物质(NaCl等) | 大分子有机物(血浆白蛋白) |
正常值 | 705.6 kPa | 3.3kPa |
选择半透膜 | 细胞膜 | 血管壁 |
生理功能和意义 | 维持细胞膜内外水的平衡以保持血细胞的形态 | 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以保持血容量 |
影响内环境稳态 | 由于细胞内液和外液中晶体物质几乎相等,故临床常用0.9%NaCl、5%葡萄糖液做为等渗溶液,以保持血细胞形态和功能。若血浆渗透压高,则红细胞皱缩血浆渗透压低,则红细胞膨胀,甚至红细胞膜破裂。 | 血管壁两侧内为血浆,外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以维持血容量。若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变化,则影响物质交换,造成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障碍,形成水肿。 |
血浆正常pH值是7.35-7.45,呈弱碱性。这是靠血浆和血细胞中缓冲对强大的缓冲作用完成。
血浆内含有H2CO3、蛋白质和NaH2PO4三对缓冲对。其中以NaHCO3/H2CO3这一缓冲对最重要,当NaHCO3浓度与H2CO3浓度比值保持20:1时,则血浆的pH值即可稳定于7.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