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产妇分娩4个主要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若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有异常,均可影响分娩进展,称为异常分娩或难产。产力是分娩的动力,在无其他因素影响和作用下,有效的产力能使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产程不断进展。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病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2.子宫局部因素 如子宫发育异常、子宫肌瘤等。
3.精神因素 初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4.内分泌失调 临产后,产妇体内激素变化,可影响肌细胞收缩,导致宫缩乏力。
5.药物影响 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镇痛剂。
(二)子宫收缩过强
1.急产 发生于经产妇,其主要原因是软产道阻力小。
2.缩宫素使用不当 如引产时剂量过大。
3.待产妇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
4.阴道内操作过多或不当
二、临床表现
(一)子宫收缩乏力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这种宫缩易使产妇自觉宫缩强,精神紧张,体力消耗,产程延长或停滞,可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3.产程曲线异常
(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超过16小时。
(2)活跃期延长:活跃期,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
(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第二产程延长。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胎头下降无进展达1h。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1cm/h。
(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胎头下降停滞达1小时以上。
(8)滞产:指总产程超过24小时。
(二)子宫收缩过强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不足3小时称为急产。产妇往往有痛苦面容,大声叫喊。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有两种表现
(1)强直性子宫收缩 产妇持续性腹痛,拒按,烦躁不安。触诊胎位不清,听诊胎心不清,甚至出现病理缩复环。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产妇烦躁不安,持续腹痛,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停滞,胎心不规律,阴道检查可触及狭窄环。此环特点是不随宫缩上升。
三、对母儿的影响
1.子宫收缩乏力
(1)对产妇的影响:严重时可发生脱水、酸中毒、低钾;盆底受压过久,形成生殖道瘘;乏力易致产后出血。另外,感染机会亦增多。
(2)对胎儿的影响:增加手术机会,胎儿产伤增加,易发生胎儿窘迫。
2.子宫收缩过强
(1)对产妇的影响:可致初产妇宫颈、阴道及会阴撕裂,子宫破裂,产褥感染,胎盘滞留或产后出血。
(2)对胎儿的影响: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无准备的分娩,使新生儿易发生感染、坠地并导致骨折、外伤。
四、治疗原则
1.子宫收缩乏力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①一般处理:鼓励多进食,给予镇静剂;
②加强子宫收缩:人工破膜、静脉滴注缩宫素;
③第二产程:如无头盆不称,可加强宫缩,双顶径已通过坐骨棘平面,行产钳助产;
④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可酌情给镇静剂,禁用缩宫素。伴有胎儿宫内窘迫或伴有头盆不称,应行剖宫产。
2.子宫收缩过强
①有急产史的产妇,预产期前1~2周提前住院待产。
②对于已发生产程进展过快的产妇,减缓分娩速度。
③若急产来不及消毒,新生儿应肌注维生素K1、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外阴,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护理问题
1.子宫收缩乏力
(1)疲乏 与产程延长、孕妇体力消耗、水电解质紊乱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产程延长、过度疲乏影响摄入有关
2.子宫收缩过强
(1)急性疼痛 与过频、过强的子宫收缩有关
(2)焦虑 与担心自身及胎儿安危有关
六、护理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
(1)鼓励产妇多进食;注意检查有无头盆不称,注意及时排空直肠和膀胱。
(2)有条件的选择镇痛分娩。
(3)缩宫素的静脉使用:将缩宫素2.5u加于5%葡萄糖液500ml内,从4~5滴/分开始静脉滴注并观察反应,根据宫缩的强弱进行调节,通常不超过40滴/分。宫缩间隔2~3分钟,持续40~60秒。
2.子宫收缩过强
(1)预防宫缩过强对母儿的损伤。
(2)密切观察宫缩与产程进展。
(3)正确处理分娩期:分娩时尽可能做会阴侧切术,新生几按医嘱给维生素K1肌注,预防颅内出血。
(4)做好产后护理。
(5)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