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VIP版在线测试  |  会员专区  |  基护 内护 外护 妇护 儿护 医护在线测试  |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医护学习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 第十三章 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pregnancy covid-19

coronavirus pregnancy uk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以中胸段多见,其次为下胸段及上胸段。绝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其次是腺癌。按病理形态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和缩窄型,其中以髓质型最多见,恶性程度高。癌肿最先向黏膜下层扩散,继而浸润肌层并向四周扩散,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淋巴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血行转移较晚。

一、病因

食管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在体内、外形成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某些真菌能促进或合成亚硝胺。正常人饮食中缺乏动物蛋白质、微量元素(钼、铁、锌、氟、硒)、维生素A或维生素B,与食管癌变有关;长期饮烈性酒、吸烟、饮食粗硬、过热或进食过快,可造成食管慢性刺激和损伤,增加了对致癌物的易感性。另外,龋齿、口腔不洁、食管慢性炎症等慢性刺激,与食管癌的发生也有关系。

二、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三感一痛)   多不明显,偶有咽下食物哽噎感、停滞感或异物感;胸骨后闷胀不适或疼痛,疼痛多为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间歇期可无症状,易被病人忽略。

中、晚期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初为吞干食困难,继而半流质,最后流质也难以咽下。如食管梗阻严重,可将刚进入的食物及唾液呕出,病人逐渐消瘦、脱水。随着病情发展,肿瘤侵及邻近器官并出现相应症状,如声音嘶哑、持续性胸背部痛;如形成气管食管瘘时,可出现进食呛咳和肺部感染。肿瘤发生淋巴转移时,可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晚期病人可有不同程度脱水,消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等恶液质,以及出现肝肿大触及肿块,胸水、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带网气囊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普查筛选诊断方法

2.X线 食管吞钡造影检查早期食管癌可见局限性食管黏膜皱襞增粗和中断,小的充盈缺损或龛影;中晚期食管癌可显示病变部位管腔不规则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病变段管壁僵硬等典型征象。

3.内镜检查 食管纤维内镜能在直视下观察病变形态,并可钳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4.CT和MRI 显示食管癌向腔外扩展的范围,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四、治疗原则

食管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配合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早期病例首选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切除病变食管并重建食管,常采用胃或结肠经食管床上提至胸腔内与食管残端吻合。晚期肿瘤不能切除的病例,宜做姑息性减状通路手术,如食管腔内置管术或胃造瘘术等,以解决病人的进食困难。

五、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手术后禁食有关

2.焦虑   与对癌症的恐惧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3.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乳糜

六、护理措施

(一)营养支持

向能进食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需要提供肠内、肠外营养,并做好血生化监测,必要时输全血、血浆或清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二)心理护理

应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讲解治疗的新进展及配合治疗的注意事项。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为病人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促进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类药物。争取亲属在心理和经济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三)放疗、化疗的护理

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放疗2~3周时易出现放射性食管炎,表现为进食烧灼痛,此时病人应避免进干、硬食物,以免发生食管穿孔。放疗期间因病变部位水肿使进食困难加重,应预先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化疗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反应,要采取降低副作用的措施。

(四)手术病人的护理

1.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做好术前常规护理,吸烟者术前2周戒烟。训练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的动作;积极治疗口腔慢性病灶。

(2)消化道准备:术前3天给流质饮食,在餐后饮温开水漱口,以冲洗食管。并且每餐后或睡前口服新霉素及甲硝唑溶液,以达到食管黏膜消炎的作用。对食管梗阻的病人,术前3天每晚插胃管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食管,以减轻组织水肿,降低术后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行结肠代食管者应做好肠道准备。术前3~5日口服肠道抗生素,如甲硝唑或新霉素等;术前2日进食无渣流质,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或全肠道灌洗后禁饮禁食

手术日晨放置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插入,以免穿破食管。通过有困难者,胃管置于梗阻部位上端,手术中由医生在直视下插入胃内。

2.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待病人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术后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一次,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脱落及渗血渗液等。

(2)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维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量、性状并记录。若术后3小时内胸腔闭式引流量为每小时1OOml,呈鲜红色并有较多血凝块,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少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量多,由清亮渐转浑浊,则提示有乳糜胸,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胃肠减压护理:食管癌切除行胃代食管术后,易发生胃内气体及液体潴留,膨胀的胃造成吻合口张力增加,并在胸内直接压迫心肺,干扰呼吸循环功能。胃肠减压应保持胃管通畅,若引流不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如胃管脱出后不应再盲目插入,避免戳穿吻合口。结肠代食管手术后,如从管内吸出大量血性液体,或呕出大量咖啡样液伴全身中毒症状,应考虑代食管的结肠有坏死的可能,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4)饮食的护理:术后3~5日内严格禁饮禁食,禁食期间持续胃肠减压,经静脉补充液体和营养。术后禁食时间应适当延长,待肛门排气后即可停止胃肠减压。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病人,先滴入少量温盐水,次日开始滴入38~40℃的营养液.每次200~300ml,如无不适可逐渐增加至2000~2500ml/d。术后第10天拔除十二指肠营养管,开始经口进流食,一般术后2周改半流食。未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者,经禁食5~6日可给全清流食,每2小时给1OOml,每日6次。流食1周后改为半流食,半流食1周后可进普食

(5)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吻合口瘘:是食道癌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5~7天。消化道内容物的漏出,导致胸膜腔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患侧胸膜腔积气积液,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处理应立即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等

2)乳糜胸:乳糜胸多因伤及胸导管所致。乳糜胸多发生在术后2~10日,少数病例可在2~3周后出现。术后早期由于禁食,乳糜液含脂肪甚少,胸腔闭式引流可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液。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增多,大量积聚在胸腔内,可压迫肺及纵隔并向健侧移位。病人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如未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全身消耗、衰竭死亡。一旦发生乳糜胸,即置胸腔闭式引流,及时排除胸腔内乳糜液,促使肺膨胀。可负压持续吸引,有利于胸膜形成粘连,同时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3)肺不张、肺部感染:由于疼痛限制病人呼吸、咳嗽,或胃上拉至胸腔内使肺受压等因素,术后易发生肺不张、肺感染。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者,术前戒烟、控制肺内感染;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叩背协助病人有效咳痰。

3.胃造瘘病人护理 食管癌晚期手术无法切除癌肿时,常采用胃造瘘作为姑息性减状手术,其方法是在胃前壁做一小口,向胃腔内置入一根橡皮管,此管从前腹壁戳创引出,手术72小时后,胃与腹壁的腹膜粘连形成一个瘘管。通过导管灌注食物或手术后行胃肠减压。

(1)灌食前准备:①选择合适的食物,如牛奶、果汁、米汤、肉沫汤、鸡汤等流质饮食。通常一天需要2000~2500ml流质饮食,每3~4小时灌一次,每次300~500ml。灌注的食物用过滤器过滤,避免食物残渣堵塞造瘘管,食物最好现用现配;②灌食用物包括:灌食器、温水、导管、纱布和橡皮筋。

(2)灌食方法:病人取半卧位,将导管一端连接在造口管上,另一端连接灌食器;将食物放入灌食器,灌食器保持适当的高度,借助重力作用使食物均匀缓慢流人胃内。灌食速度勿过快,每次勿灌食过多。灌完后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以免残留食物,凝固阻塞,并能保持管内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取下灌食器,将造口管子折曲,纱布包裹,用橡皮筋绑紧,再适当固定在腹壁上。

(3)造瘘管护理:胃造瘘管每周更换一次,一个月后可以拔除造瘘管,在灌食前插入导管即可。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每次灌食后用温水拭净皮肤,并在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贴保护膜防止皮肤发生糜烂。

七、健康教育

1.指导饮食 指导术后病人建立饮食习惯,饮食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高热能、高蛋白、易消化的软食为宜。若病人进食后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多因胸腔内胃膨胀压迫心肺所引起,预防方法是餐后2小时不能平卧;食物反流症状较重者,睡眠时应把枕头垫高,防止胃液反流至食道引起恶心和呕吐症状,并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要戒烟酒,避免过烫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止进食带骨、刺等硬质食物,防止发生晚期吻合口瘘,质硬的药片或药丸,也应研碎后再服。长期胃造瘘者,应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方法。

2.结肠代食管术后,因结肠逆蠕动,病人口腔常嗅到粪臭气味,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经半年后症状会逐步减轻,并指导其注意口腔卫生。

3.术后循序渐进的肩关节功能锻炼,避免长期制动造成肩关节僵硬和上肢肌肉萎缩。

4.定期复查,坚持后续放疗、化疗。


内容纠错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9-2025 医护学习网 * Medicine & Nursing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