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的特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在20~45岁,女性多见。发病与环境、感染、遗传、性激素和神经精神状态等有关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累及浆膜、心、肺、眼等器官70%的病人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
一、病因
病因不明确,可疑原因有:某些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侵及滑膜和淋巴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一种自身抗体IgM,称类风湿因子(RF)。RF作为一种自身抗原与体内变性的IgM起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滑膜组织上,激活补体,产生多种过敏因素,引起关节滑膜炎症,使软骨和骨质破坏加重。
二、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起病缓慢,在明显的关节症状前多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手足发冷等全身症状
(二)关节症状
1.晨僵
(1)以晨起时最明显
(2)晨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的指标
2.关节疼痛和肿胀
(1)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关节症状。
(2)最常出现的部位——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大关节亦常受累
(3)特点——多呈对称性、持续性
3.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多见于较晚期患者。
(1)急性发作期——梭状指。
(2)病变后期——形成特异性的尺侧偏向畸形,形成关节活动障碍,影响病人生活自理。
4.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无压痛,呈对称分布。
部位: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如上肢鹰嘴突、腕、踝等关节。
意义: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提示本病的活动。
(2)其他:巩膜炎、结膜炎及脉络膜肺部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心脏损害如心包炎神经系统损害可有周围神经病变。
三、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沉增快,是滑膜炎症的活动性指标。有轻至中度贫血。
2.免疫学检查
类风湿因子(RF)在80%病人中呈阳性,其滴度与本病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
C反应蛋白是炎症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期蛋白,它的增高说明本病的活动性。
3.关节滑液检查:在关节有炎症时滑液增多滑液中的白细胞也明显增多
4.x线检查:以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片最有价值。本项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关节病变的分期及判断病情变化均很重要。
四、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尽早地进行合理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一)一般性治疗
1.休息:急性期关节肿痛、发热、内脏受累,患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或做理疗,避免关节畸形
2.饮食:给予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常用药物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服用后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返酸,甚至胃黏膜出血。
2.慢作用抗风湿药:本类药物常用有甲氨蝶呤(MTX)、雷公藤、青霉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临床上常与抗甾体药联合应用。本类药物的副作用是胃肠道不适、黑便、头痛、口腔溃疡、肝功异常和骨髓抑制。
3.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强的松,症状控制后递减,以每日10mg维持,逐渐以非甾体药代替。
(三)外科手术治疗
1.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正常功能的大关节术后可改善关节功能。
2.滑膜切除术:可以使病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五、护理问题
1.疼痛 与关节肿胀、肌肉痉挛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关节疼痛、变形等有关
3.功能性悲哀 与关节功能丧失、缺乏亲属理解等有关
4.个人应对无效 与疾病迁延、自理能力缺陷等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病人关节疼痛的强度、肿胀畸形的程度、活动情况及病人自理能力并进行评估,制订适宜的帮助计划。
2.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
(二)注意活动与休息
1)活动期发热或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勿长时间维持抬高头部和膝部的姿势,以免屈曲姿势造成关节挛缩致残。
2)病情缓解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如穿脱衣服、进食、入厕等,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3)运动后可用热敷、热水浴、红外线等理疗方法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挛缩。
4)当病变发展至关节强直时,应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必要时用夹板固定,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疼痛的护理
1.关节肿胀、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剂。
2.缓解期帮助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3.采取解除或减轻疼痛的措施:1)每日清晨起床时进行15分钟温水浴或用热水泡手;2)可用谈话、听音乐等形式分散疼痛注意力。
(四)保持病人自理能力
1) 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生活环境,为使病人自理创造条件
2) 病人在改变体位时应先活动一下关节。
3) 对已经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病人,在指导关节锻炼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五)做好心理护理
(六)药物护理
1.指导病人按照治疗计划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加、减药量,或者停药。
2.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七、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知识,避免诱因,如寒冷、潮湿、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感染等。
2.介绍服药知识,指导病人按时服药,特别是激素不能随意减量。
3.指导病人功能锻炼,保持关节适当活动,提高病人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