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 喂养不当是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较大儿的营养不良是婴儿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学校午餐摄入不足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 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 糖尿病、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有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并发证:①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②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③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④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临床上根据各种症状的程度,将营养不良分为三度(见表)。
婴幼儿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
营养不良程度 |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15%~25% 25%~40% 40%以上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0.8~0.4cm <0.4cm 消失 身高(长) 尚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 皮肤 尚正常 干燥、苍白 明显苍白、无弹性,可出现瘀点 肌张力 正常 明显降低、肌肉松弛 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 精神状态 正常 烦燥不安 萎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 |
三、辅助检查
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清蛋白浓度降低,但不够灵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反应灵敏,且不受肝功能的影响,是早期诊断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还有多种血清酶活性、血糖、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四、治疗原则
尽早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以及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控制继发感染;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治疗并发症。
五、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和(或)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4.知识缺乏 与患儿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知识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饮食管理
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功能来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
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开始每日可供给热量250~330kJ/kg(60~80kcal/kg),以后逐渐递增。
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热能。待体重恢复,可供给正常生理需要量。
选择食物的原则:一是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从牛奶开始,逐渐过渡到带有肉末的辅食。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则可先给稀释奶或脱脂奶,再给全奶,然后才能给带有肉末的辅食。二要符合营养需要,即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还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铁剂。
(二)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三)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注意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互感染。
(四)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治疗和护理开始后应每日记录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疗效果。
(五)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儿精神愉快和有充足的睡眠;对住院治疗的患儿,鼓励父母陪伴:及时纠正先天畸形,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利于生长发育。
七、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具体执行方法,纠正小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预防感染,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先天畸形患儿应及时手术治疗;做好生长发育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