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慢性疾病。临床特点: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特征。本病好发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略多于女性。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且不能自动缓解。
一、病因
目前仍不清楚,有下列几种可能:
1.年龄因素 年龄老化,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多见60岁以上人。
2.环境因素 环境中存在分子结构类似甲苯基四氢基毗啶(MPTP为合成阿片的副产物)的某些工业毒物和农业毒物,作为本病的病因之一。
3.遗传因素 约10%的病人有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参与发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逐渐进展。多数首发症状为动作不灵活和震颤。
1.静止性震颤:常从一侧上肢开始,上肢震颤重于下肢。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屈曲的不自主震颤:如同“搓丸”样动作。因具有静止时震颤明显,动作时减轻,入睡后消失等特点,故称为“静止性震颤”。随病程进展,震颤可逐步累及下颌、唇、面和四肢。
2.肌强直 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多从一侧的上肢或下肢的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和全身的肌肉。
表现:1)被动运动关节时的“铅管样强直”;2)如合并有震颤,可表现为“齿轮样强直”;3)出现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膝关节均略屈曲等特殊姿势。
3.运动减少
①“写字过小”:
②“慌张或前冲步态”:
③“面具脸”:
④日常活动受限:
⑤严重病人:可因口、舌、腭及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而出现流涎。进食时食物在口中咀嚼无力,咽食时发噎或反呛。甚至发生吞咽困难。此外,病人还可出现顽固性便秘、排尿不畅、出汗、言语障碍等
⑥未及时治疗的晚期病人:可有痴呆、忧郁症,也可因严重肌强直和继发性关节僵硬,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并发肺炎和压疮。
三、辅助检查
本病缺乏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可降低,但缺乏特异性。
四、治疗原则
及早使用替代性药物和抗胆碱药物治疗为主,辅以行为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达到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增强自理能力,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
1.抗胆碱药 适用于早期轻症病人。常用:盐酸苯海索(安坦)口服,或选用东莨菪碱、苯扎托品、丙环定。
2.多巴胺替代药物 常用左旋多巴(多巴胺的前体)口服,原理:进入脑内经多巴脱羧酶作用转化成多巴胺而发挥治疗作用。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作用:中、晚期病人可改善症状和减少大剂量使用左旋多巴复方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常用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对用溴隐亭无效病人可选用或改用培高利特(协良行)。
4.手术疗法 适用:症状限于一侧或一侧较重的病例,年龄在60岁以下,且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严重而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
五、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 与黑质病变,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有关
2.自尊紊乱 与自体形象改变和生活依赖别人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舌、腭及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致进食减少和肌强直、震颤致机体消耗量增加有关
4.自理缺陷 与黑质病变,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有关
六、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①主动了解病人的需要,指导和鼓励病人自我护理。②做好皮肤护理;③对如厕有困难者注意安全。方便如厕。④注意病人穿着、修饰的护理
2.心理护理 (1)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2)促进病人与社会的交往,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亲情和人际关系氛围;(3)指导病人保持衣着整洁和自我形象的尽量完美。
3.运动护理:运动能避免肌肉萎缩及保持关节活动度,运动技巧能改善行走能力及减轻颤抖。
4.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和正确进食,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
①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饮食为主,并及时补充水分,蛋白不宜盲目给予过多,以免降低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疗效;
②给予有粗大把手的叉子或汤匙,使患者易于进食;如患者手指颤抖厉害时,可协助其进食;
③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进食;
④将食物事先切成小块、磨碎或给予半流质,易于咀嚼和吞咽;
5.病情观察
6.用药护理
①左旋多巴及混合制剂: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厌食、不自主运动、直立性低血压,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用法:在进食时服药,以减轻消化道症状,不应同时服维生素B6,以免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
②抗胆碱能药:
副作用:有口干、眼花、少汗或无汗、面红、恶心、便秘、失眠和不安,严重者有谵妄、不自主运动等副作用。注意:合并有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者禁用此类药物
③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和昏厥、红斑性肢痛、便秘、幻觉等副作用。
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至有效维持。
七、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在病程中遇事要冷静、沉着应对,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2.适时调整心态以保持心理平衡。坚持参加适量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和体育锻炼
3.告诉病人按医嘱正确用药和坚持用药,以及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和处理方法。
4.嘱病人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监测血压变化。
5.指导病人病情相对稳定时,尽量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但在外出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6.告知病人要注意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