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VIP版在线测试  |  会员专区  |  基护 内护 外护 妇护 儿护 医护在线测试  |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医护学习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 第十一章 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第十节 淹溺病人的护理

buy accutane pills

accutane without insurance reddit

abortuspil kopen

abortuspil kopen

misoprostol philippines

abortion in philippines open abortion philippines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由于水、泥沙、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或发生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缺氧、窒息,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人由于各种原因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出现反射性屏气和挣扎,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不久,由于缺氧而被迫深呼吸,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而发生窒息。淹溺可分为干性淹溺湿性淹溺两大类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强烈刺激,引起喉头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湿性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堵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心脏因缺氧而发生心跳骤停。

根据淹溺的水质分为淡水或海水淹溺。淡水淹溺是指江、河、湖、泊的淡水,属于低渗性液体。人体吸人大量淡水后,低渗性液体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致血液稀释及溶血,血容量剧增可引起肺水肿、脑水肿和心衰海水淹溺时,因海水含3.5%氯化钠及大量钙盐和镁盐,高渗性海水使大量液体从血管腔渗出到肺泡,产生严重低血容量及血液浓缩,血钠、氯化物和镁浓度增加,病人发生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

二、临床表现

病人被救出水后往往已处于昏迷状态,皮肤黏膜苍白和发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杂草,腹部常隆起伴胃扩张。复苏过程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并伴有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2448小时后出现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或DIC的各种临床表现,合并肺部感染较为常见。淹溺者中约有15%死于继发的并发症。因此,应特别警惕迟发性肺水肿的发生。

 

三、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淡水淹溺者的血钠、钾、氯化物可有轻度降低,有溶血时血钾往往增高,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海水淹溺者,其血钙和血镁增高。

胸部X线检查有肺间质纹理增粗,肺野中有大小不等的絮状渗出或炎症改变,或有两肺弥漫性肺水肿的表现。

四、救护原则与护理措施

救护原则是迅速将病人救离出水,立即恢复有效通气,施行心肺脑复苏,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一)现场救护

1.迅速将病人救离出水。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清除口、鼻腔内淤泥、杂草及呕吐物,有义齿者取下义齿,确保呼吸道通畅。

3.倒水处理 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将肺内及胃内积水排出最常用的简单方法是迅速抱起病人的腰部,使其背向上、头下垂,尽快倒出肺、气管内积水。也可将其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使头部下垂,然后用手压其背部,使气管内及胃内的积水倒出。也可利用小木凳、倒置的铁锅等物做垫高物。在此期间抢救动作一定要敏捷,切勿因倒水过久而延误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4.心肺复苏 对呼吸和心跳停止的病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二)医院内救护

对于心肺复苏成功,意识已经清醒者,但还存在缺氧、酸中毒或低温者,应继续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情反复和恶化。对于呼吸、心跳没有恢复或已恢复,但不稳定者,应送ICU抢救。

1.维持呼吸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维持呼吸功能的前提。自主呼吸未恢复者,应行气管内插管进行机械辅助呼吸,同时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严密监测血气分析。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维持循环功能 继续实施心脏复苏术。心搏恢复后,常伴有血压不稳定者,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3.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意识、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检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留置导尿,观察尿量,注意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尿,防治肾衰;对于肺水肿者,应给予强心利尿药,预防迟发性肺水肿的发生。

4.复温和保温 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使病人体温在较短时间内升至正常,随后要注意保温,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对昏迷病人要做好口腔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5.对症处理 纠正血容量:对淡水溺水者可静脉滴注3%氯化钠溶液500ml,或输入全血,减轻肺水肿;对海水淹溺者可予5%葡萄糖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纠正血液浓缩防治脑水肿:可静滴地塞米松和脱水剂连续23天,冰帽头部降温。及时应用保护肝。肾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


内容纠错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9-2025 医护学习网 * Medicine & Nursing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