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多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髓中枢。长期滥用可引起耐药性和依赖性而导致慢性中毒。
一、病因
镇静催眠药可分为以下几类:
1.苯二氮卓类
(1)长效类:氯氮卓、地西泮、氟西泮。
(2)中效类:阿普唑仑、奥沙西泮、替马西泮。
(3)短效类:三唑仑
2.巴比妥类
(1)长效类:巴比妥、苯巴比妥。
(2)中效类: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布他比妥。
(3)短效类: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3.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 水合氯醛、格鲁米特(导眠能)、甲喹酮(安眠酮)、甲丙氨酯(眠尔通)。
4.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断剂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1.巴比妥类中毒
(1)轻度中毒: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步态不稳、眼球震颤。
(2)重度中毒: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由嗜睡到深昏迷。呼吸抑制由呼吸浅而慢到呼吸停止。心血管功能由低血压到休克。体温下降常见。肌张力松弛,腱反射消失。胃肠蠕动减慢。皮肤可起大疱。长期昏迷病人可并发肺炎、肺水肿、脑水肿、肾衰竭而威胁生命。
2.苯二氮卓类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
3.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中毒
(1)水合氯醛中毒: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
(2)格鲁米特(导眠能)中毒: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
(3)甲喹酮中毒:(安眠酮)有明显的呼吸抑制,锥体束体征:如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
(4)甲丙氨酯中毒:血压下降。
4.吩噻嗪类中毒 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类:
①震颤麻痹综合征;
②静坐不能;
③急性肌张力障碍反应:如斜颈、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等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尚有直立性低血压、体温调节紊乱等。
(二)慢性中毒
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病人可发生慢性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常伴有精神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点:
1.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
2.智能障碍
3.人格变化
(三)戒断综合征
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病人,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轻重症神经精神异常。
三、辅助检查
1.血液、尿液、胃液中药物浓度测定: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苯二氮卓类浓度测定对诊断帮助不大。
2.血液生化检查:血糖、尿素氮、肌酐、电解质等
3.动脉血气分析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维持昏迷病人的生命功能,清除毒物,治疗并发症。
(一)急性中毒的治疗:
1.维持昏迷病人的重要脏器功能
(1)保持气道通畅
(2)维持血压:急性中毒出现低血压多由于血管扩张所致,应输液补充血容量,如无效,可考虑给予适量多巴胺。
(3)心脏监护
(4)促进意识恢复:给予葡萄糖、维生素B1、纳洛酮
2.清除毒物
(1)洗胃。
(2)活性炭:对吸附各种镇静催眠药有效。
(3)强化碱性化利尿:呋塞米和碱性液
(4)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3.特效解毒疗法
1)巴比妥类中毒:无特效解毒药。
2)苯二氮卓中毒: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类拮抗剂,作用: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卓受体而阻断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4.对症治疗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特点:1)无特效解毒剂 2)应用利尿和腹膜透析无效。
对症:彻底清洗胃肠道,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
(二)慢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1.逐步缓慢减少药量,停用镇静催眠药。
2.请精神科医师会诊,进行心理治疗。
(三)戒断综合征
治疗原则用足量镇静催眠药控制戒断症状,稳定后,逐渐减少药量以至停药。
五、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药物对呼吸中枢抑制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急性中毒致血管扩张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昏迷、皮肤大疱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炎
六、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给予高流量持续给氧。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定时翻身并按摩受压处,避免推、拖、拉等动作
注意皮肤卫生,定期给予床上擦浴,做好口腔护理
4.指导病人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
5.饮食护理:加强营养,高蛋白的鼻饲流质饮食,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6.心理护理
七、健康教育
1.对情绪不稳定和精神不正常的人,镇静药、催眠药的使用保管应严加管理,同时要防止药物的依赖性。
2.长期服用大量催眠药的人,包括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的癫痫病人,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后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