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一、病因
1.遗传
2.生化 苯二氮卓类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提示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系统异常可能为焦虑的生物学基础。
3.心理
二、临床表现
1.焦虑和烦恼 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
2.运动性不安 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病人自感战栗。
3.自主神经功能兴奋 表现为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窒息感,头昏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口干,吞咽哽噎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疼,腹泻,尿频等症状。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
4.过分警觉 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使用广泛,有效。常用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对广泛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的效果较其他药物为佳。缺点:长期大剂量可引起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现戒断症状。
(2)丁螺环酮:对广泛焦虑障碍有效,但起效较苯二氮卓类慢,较少产生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
(3)抗抑郁药物: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较苯二氮卓类为佳。
2.心理治疗
(1)心理教育
(2)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焦虑控制训练和认知重建。
(3)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生物反馈信息训练病人放松,以减轻焦虑,对治疗广泛焦虑障碍有效。
四、护理问题
1.焦虑
2.恐惧
3.睡眠障碍
4.舒适的改变
5.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6.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2.改善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影响:准备好接受治疗的住院环境,尽量排除其他病人的不良干扰,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压力。
3.教导放松技巧
①鼓励病人以语言表达的方式疏泄情绪,表达病人的焦虑感受,护理人员针对病人传达的焦虑情绪,做好自我调适;
②督导病人进行放松调适,如在光线柔和的环境里,随着护士的指导语和音乐进行肢体放松、深呼吸或是慢跑等;
③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视病人的兴趣、爱好安排,扩展生活领域及兴趣范围。目的是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4.帮助病人认识焦虑时所呈现的行为模式:
护士要接受病人的病态行为,不加以限制和批评;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前提下,可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技巧使病人认识其病态症状,用明确的态度指出其焦虑行为,使其认知并努力减少焦虑行为。
5.做好基础护理:关注睡眠环境,视病人特点而定,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其渡过难关;服药护理:观察用药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和给予相应的处理。保证生理需求。
六、健康教育
1.要告知病人和家属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2.与病人共同探讨其产生焦虑的压力源和诱因,以及其焦虑时的行为模式,制订和尝试适合于病人减轻焦虑的应对方式,并加以训练和强化,鼓励其要坚持不懈按计划做并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