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VIP版在线测试  |  会员专区  |  基护 内护 外护 妇护 儿护 医护在线测试  |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医护学习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 第一章 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九节 冷热疗法

buy clomid pct

clomid birmingham

amitriptyline nerve pain

nerve pain in neck amitriptyline website nerve pain in arm amitriptyline

order abortion pill philippines

misoprostol philippines click abortion manila

purchase abortion pill online

medical abortion blog.bitimpulse.com abortion pill

buy generic naltrexone online

naltrexone buy online blog.pleasetech.com low dose naltrexone buy

一、冷疗法

(一)冷疗的作用

1.控制炎症扩散   冷可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减慢,降低细胞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限制了炎症的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的病人

2.减轻疼痛   冷可抑制细胞活动,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冷也可使血管收缩,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减轻由于组织充血、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导致的疼痛。临床上常用于牙痛、烫伤等病人。

3.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减慢,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出血。常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早期的病人。

4.降低体温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蒸发等物理作用,来降低体温。临床上常用于高热、中暑等病人。对脑外伤、脑缺氧病人,可利用局部或全身用冷,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脑细胞需氧量,以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二)冷疗的影响因素

1.冷疗的方式冷疗的方式有干法和湿法,一般湿法比干法效果好,所以干冷法的温度应比湿冷法低一些,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2.冷疗的部位因皮肤的厚薄不同,不同部位的冷疗,效果也不同,一般皮肤较薄的部位对冷更为敏感。另外,冷疗效果还受血液循环情况的影响,如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体表较大的血管流经处置冷,因血液循环良好,冷疗效果更好。

3.冷疗面积 冷疗的效果与用冷面积大小成正比,如冷疗面积大则反应强;如冷疗面积小,反应则弱。但需要注意的是,冷疗面积越大,机体的耐受性越差,越易引起全身反应。

4.冷疗时间冷疗的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一般用冷时间为15~30分钟。时间过长会引起继发性效应,不但抵消治疗效果,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出现冻伤等,甚至造成组织细胞死亡。

5.温度差冷疗的温度与体表皮肤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冷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环境温度也会影响冷疗效果,如在冷环境中用冷疗,冷效应会增强。

6.个体差异病人机体状况、精神状态、年龄及性别不同,对冷疗的耐受力不同,反应也不相同。如年老病人,因感觉功能减退,对冷疗刺激反应比较迟钝;婴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对冷疗反应较为强烈;女性病人对冷的感受较男性敏感等。

(三)冷疗的禁忌证

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冷疗可使局部血管收缩,继续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因此对休克、大面积受损、微循环明显障碍的病人,不宜用冷疗。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 冷疗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吸收。

3.对冷过敏 对冷过敏的病人冷疗后可出现皮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现象。

4.禁忌用冷的部位

(1)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起冻伤。

(2)心前区:用冷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律不齐。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泻。

(4)足底:用冷可反射性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还可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

(四)冷疗的方法

1.局部用冷法

(1)冰袋或冰囊的应用

1)目的:多用于降低体温、减少出血及减轻局部疼痛。

2)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将冰块放入帆布袋内,用锤子敲成小块,放入盆中,用冷水冲去棱角,以免其棱角损坏冰袋而漏水,造成病人不适。

将小冰块装入冰袋或冰囊内约1/2满,排尽空气,扎紧袋口后擦干,然后倒提抖动,检查无漏水装入布套。

携冰袋至床旁,核对解释后,将冰袋放于需要部位。高热病人降温,可放在前额、头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扁桃体摘除术后,冰囊可放在颈前颌下,必要时,可向病人说明,用三角巾两端在颈后部系好;鼻部冷敷时,应将冰囊吊起,仅使其底部接触鼻根,以减轻压力。

用冷时间:30分钟。

用毕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将冰袋倒空,倒挂晾干后,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两层橡胶粘连。

洗手,记录冷疗的部位、时间及冷疗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冷疗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如局部皮肤出现苍白、青紫、麻木感等,须立即停止用冷。

冷疗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冰块是否融化,以便及时更换或添加。

用冷时间须准确,最长不超过30分钟,如需再用应间隔60分钟。

用于降温时,应在冰袋使用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

(2)冰帽或冰槽的应用

1)目的:用于头部降温,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体表降温为辅的方法,为防止脑水肿,降低脑细胞的代谢率,减少其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2)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将冰块放入帆布袋内,用锤子敲成小块,放入盆中,用冷水冲去棱角,将小冰块装入冰帽或冰槽内。

携冰帽至床旁,核对解释后,将病人头部置于冰帽或冰槽内,后颈部和两耳处垫海绵垫,两耳塞不脱脂棉,防止水流入耳内。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两眼。将排水管置于水桶中。

观察病人体温、局部皮肤情况,以及全身反应和病情变化。

用毕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冰帽处理同冰袋。将冰槽内冰水倒空,消毒后备用。

洗手,记录冷疗的时间、冷疗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观察头部皮肤的变化,尤其是耳廓部位应注意防止发生青紫、麻木及冻伤。

观察体温,为病人测肛温,每30分钟一次。

观察病人的心率,防止心房、心室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的发生。

(3)冷湿敷法

1)目的:多用于降温、止痛、止血及早期扭伤、挫伤的水肿。

2)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处,核对解释,以取得配合。

病人取舒适体位,在冷敷部位下面垫橡胶单及治疗巾,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盖一层纱布。

将敷布浸于冰水或冷水中,用长钳拧敷布至不滴水为度,抖开折好,敷于患处。

及时更换敷布,每2~3分钟一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

冷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

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洗手,记录冷敷的部位、时间及冷敷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及病人的全身反应。

敷布浸泡需彻底,拧至不滴水为度,并及时更换敷布。

冷敷部位如为开放性伤口,应按无菌原则处理。

2.全身用冷法全身用冷法包括乙醇拭浴和温水拭浴法,通过蒸发和传导作用,来增加机体的散热,多用于高热病人的降温。

(1)乙醇拭浴

1)用物:治疗碗内盛25%~35%乙醇200~300ml(温度32~34℃左右),小毛巾或纱布2块,大毛巾,冰袋及套,热水袋及套,必要时备便器、清洁衣裤1套及屏风。

2)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松开床尾盖被,协助排便,松解衣裤。

将冰袋放置于头部,以助降温,并可防止拭浴时全身表皮血管收缩,引起头部充血。将热水袋放置足底,使病人感觉舒适,并促进足底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

拭浴方法:将浸湿并拧至半干的小毛巾缠于手上成手套式,以离心方向拍拭,每侧3分钟,再用大毛巾擦干皮肤。

拭浴顺序:a.双侧上肢:先擦拭颈部外侧面、上臂外侧、手背,再擦拭侧胸部、腋窝、上臂内侧、手心;以同法擦拭另一上肢。b.背部:病人侧卧,从颈部向下擦拭整个背、腰部,穿好上衣;c.双侧下肢:先擦拭髋部、大腿外侧、足背,再擦拭腹股沟、大腿内侧、踝部;最后擦拭股下、腘窝、足跟;以同法擦拭另一下肢,穿好裤子。

撤去大毛巾及热水袋,盖好被子,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30分钟后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如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冰袋。

3)注意事项

因全身用冷面积较大,拭浴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面色苍白、寒战,或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拭浴,并报告医生。

在擦至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应稍用力擦拭,并将停留时间延长些,以利于散热。

一般拭浴时间为15~20分钟,以免病人着凉。

禁忌擦拭后颈部、心前区、腹部和足底。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容易引起腹泻、冻伤及反射性心率减慢等。

新生儿、血液病病人等禁忌使用。

(2)温水拭浴   用于高热病人降温。

方法:盆内盛32~34℃的温水2/3满,其余用物、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乙醇拭浴。

二、热疗法

(一)热疗的作用

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利于组织中毒素的排出;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在炎症后期用热,可因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从而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及组织修复,使炎症局限。

2.缓解疼痛 热疗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致痛物质的排出及渗出物的吸收,从而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热疗还可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可缓解因肌肉痉挛、关节强直而引起的疼痛。常用于腰肌劳损、肾绞痛、胃肠痉挛等病人。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体表血流增加,因而相对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4.保暖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多用于危重、年老体弱、小儿及末梢循环不良病人的保暖。

(二)热疗的影响因素

1.用热方式热疗的方式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湿热法由于水传导热的能力比空气强,且渗透性大,因而热疗的效果比干热法更好。所以,使用湿热法时,水温应低于干热法。

2.热疗的部位因皮肤的厚薄不同,不同部位的热疗,效果也不同,一般皮肤较薄及经常不暴露的部位对热更为敏感。另外,热疗效果还受血液循环情况的影响,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热疗效果更好。

3.热疗面积 热疗的效果与用热面积大小成正比,如热疗面积大则反应强;如热疗面积小,反应则弱。但需要注意的是,热疗面积越大,机体的耐受性越差,越易引起全身反应。

4.热疗时间热效应与热疗的时间长短不成比例关系,一般热疗的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用热时间多为1030分钟。时间过长会引起继发性效应,不但抵消热疗效果,还可导致不良反应,引起烫伤等。

5.温度差热疗的温度与体表皮肤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热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环境温度也会影响热疗效果,如用热时室温过低,散热就快,热效应也会降低。

6.个体差异 病人机体状况、精神状态、年龄及性别不同,对热疗的耐受力不同,反应也不相同。如年老病人,因感觉功能减退,对热疗刺激反应比较迟钝;婴幼儿对热疗反应较为强烈;女性病人对热较男性敏感等。故对此类病人用热时要加倍小心,以防烫伤。

(三)热疗的禁忌证

1.急腹症尚未明确诊断前 热疗能够减轻疼痛,因而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 因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又无静脉瓣,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能使该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使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内出血时 因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倾向。

4.软组织损伤早期(48小时) 软组织损伤,如挫伤、扭伤或砸伤等早期,忌用热疗。因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及疼痛。

(四)热疗的方法

热疗的方法有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干热法包括热水袋、红外线、鹅颈灯等;湿热法包括湿热敷、热水坐浴、温水浸泡法等。

1.干热法

1)热水袋的使用

1)目的:常用于保暖、解痉、镇痛。

2)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检查热水袋无破损,测量水温,调节温度至6070℃

将热水袋放平,去塞,一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另一手灌入热水,边灌边提高热水袋口,以免热水溢出,灌至热水袋容积的1223即可。

将热水袋慢慢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旋紧塞子,擦干热水袋后倒提,并轻轻抖动一下,检查无漏水,装入布套中。

携热水袋至床旁,核对解释后,将热水袋放置在所需部位。

用热时间:30分钟

用毕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将热水袋倒空,倒挂晾干后,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两层橡胶粘连。

洗手,记录热疗的部位、时间及热疗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对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环不良、麻醉未清醒、感觉障碍等病人,热水袋的水温应调至50℃以内,并用大毛巾包裹,以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而引起烫伤。

热水袋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如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可起保护皮肤的作用。

热水袋如需持续使用,应及时更换热水。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红外线灯

1)目的: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组织生长,以利伤口愈合。

2)操作步骤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功率的灯头,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需要时加屏风遮挡。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

移动红外线灯头至治疗部位斜上方或侧方,一般灯距为3050cm以病人感觉温热为宜,如灯头有保护罩,可以垂直照射。

每次照射时间为2030分钟

照射完毕,关闭开关。应嘱病人休息15分钟后再离开治疗室,以防感冒。

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

洗手,记录治疗的部位、时间及治疗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不同功率的灯头,如手、足等小部位用250W为宜,胸腹、腰背部等可用5001000W的大灯头。

照射面颈部、胸部的病人,应注意保护眼睛,可戴有色的眼镜或用湿纱布遮盖。

照射过程中,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体位,嘱病人如有过热、心慌、头晕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照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局部皮肤反应,如皮肤出现桃红色的均匀红斑,为合适剂量;如皮肤出现紫红色,应立即停止照射,并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3)鹅颈灯: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线的辐射热作用而产生热效应。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红外线灯。

2.湿热法

1)湿热敷法

1)目的:常用于消炎、消肿、解痉、镇痛。

2)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病人取舒适体位,在热敷部位下面垫橡胶单及治疗巾,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盖一层纱布。

将敷布浸于热水中,用长钳拧敷布至不滴水为度,抖开敷布用手腕掌测试温度,如不烫手即可折好敷于患处。上面可放置热水袋,并盖棉垫或用大毛巾包裹,以保持温度。如病人感到烫,可揭开敷布一角以散热。

及时更换敷布,每35分钟一次,热湿敷时间为1520分钟。

热湿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

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洗手,记录热湿敷的部位、时间及热湿敷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面部热湿敷的病人,敷后15分钟方能外出,以防受凉感冒

热湿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状况,及时更换敷布,35分钟一次,以保持适当温度。

有伤口的部位作热湿敷时,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敷后伤口按换药法处理。

2)热水坐浴

1)目的:可减轻盆腔、直肠器官的充血,达到消炎、消肿、镇痛和局部清洁、舒适的作用,常用于会阴、肛门疾病及手术前后等病人。

2)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协助排便,洗净双手。

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坐浴液至浴盆的12满为宜,将水温调至4045℃

协助病人脱裤至膝部,先用纱布蘸拭,待臀部皮肤适应水温后再坐入盆中。

随时调节水温,添加热水时要注意安全,嘱病人偏离浴盆,以防烫伤。

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

坐浴完毕,擦干臀部,协助穿裤,卧床休息。

根据伤口情况,按无菌操作进行换药,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洗手,记录坐浴的时间、所用药液及坐浴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坐浴过程中,应注意病人安全,随时观察其面色、脉搏等,如病人主诉头晕、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坐浴。

对会阴、肛门部有伤口的病人,应准备无菌浴盆及坐浴液,并于坐浴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女病人在月经期、妊娠末期、产后两周内及阴道出血、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3)局部浸泡

1)目的:用于消炎、镇痛、清洁及消毒伤口等。

2)操作步骤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配溶液至浸泡盆的12满,调节水温至4045℃

将需浸泡的肢体慢慢放入盆中浸泡,需要时用镊子夹取纱布反复清洗创面。

随时添加热水,以维持所需温度。

浸泡时间为30分钟。

浸泡完毕,擦干肢体,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有伤口的病人,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洗手,记录浸泡的部位、时间、所用药液及浸泡的效果和反应。

3)注意事项

浸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发红、疼痛等反应,应及时处理。

浸泡过程中,应随时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添加热水时,应将病人肢体移出盆外,以防烫伤。

有伤口的病人,需用无菌浸泡盆及浸泡液,且浸泡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内容纠错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9-2025 医护学习网 * Medicine & Nursing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