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VIP版理论精讲 VIP版在线测试  |  会员专区  |  基护 内护 外护 妇护 儿护 医护在线测试  |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医护学习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护士资格考试 > 儿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重点等级: ☆ ☆ ☆ ☆ ☆

1.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 5% 及 10% 葡萄糖溶液。 由于葡萄糖液输入人体后逐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视为无张力的液体。 主要作用是补充水分与部分能量。

2.电解质溶液  补充所丢失的体液、所需的电解质、纠正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失调。

(1) 0 .9% 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为等张液。 钠与氯含量各为 154mmol/L。

(2) 复方氯化钠溶液:作用与生理盐水基本相同。

(3) 碱性溶液:

① 碳酸氢钠溶液。 1.4 % 碳酸氢钠为等渗溶液,市售 5% 碳酸氢钠为高渗溶液,一般应稀释成等渗液后使用,在抢救重度酸中毒时,可不稀释而直接静脉推注;

② 乳酸钠溶液。 需在有氧条件下经肝脏代谢产生 HCO3-而起作用,在肝功能不全、缺氧、休克、新生儿期以及乳酸潴留性酸中毒时,不宜使用。 1.87% 乳酸钠为等渗溶液,市售为11.2% 乳酸钠溶液。

(4) 10% 氯化钾溶液:补充钾。 静脉滴注时稀释为 0.2 %~0.3% 浓度。 不可静脉直接推注,须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 6 小时。 过快,有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的危险。 尿少或尿闭时应禁用。

3.混合溶液

(1) 静脉用混合液:

① 1:1 溶液:即1份生理盐水和 1 份 5%~10% 葡萄糖液配制而成,为 1/2 张液,常用于轻、 中度等渗性脱水;

② 2:1 溶液:即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 碳酸氢钠(或 1.87% 乳酸钠)组成,为等张液,常用于低渗性脱水或重度脱水;

③ 2:3:1 溶液:即 2 份生理盐水、 3 份5%~10% 葡萄糖液和 1 份 1.4% 碳酸氢钠,为 1/2 张液,用途同1:1液;

④ 4:3:2 溶液:即4份生理盐水、3 份5%或10%葡萄糖液和2份1.4%碳酸氢钠,为2/3 张液,常用于中度脱水或低渗性脱水。

(2) 口服补液盐溶液(简称 ORS 溶液):其配制为氯化钠 0.35g、碳酸氢钠 0.25g、氯化钾 0.15g、葡萄糖 2g,以温开水 100ml 溶化后分次口服。 为 2/3 张溶液。 可用枸橼酸钠(0.29g )代替碳酸氢钠。

A1 型题

1.2 ∶ 1 液的成分中以下哪项正确(A)

A.2 份生理盐水:1份 1.4%碳酸氢钠 B.2份1.4%碳酸氢钠:1份生理盐水 C.2 份 5% 葡萄糖溶液: 1 份生理盐水

D.2 份 10% 葡萄糖溶液: 1 份 1.4% 碳酸氢钠 E.2 份 5% 葡萄糖溶液: 1 份 1.87% 乳酸钠

2.下列液体,哪种是等渗电解质溶液(C)

A.5% 葡萄糖 B.5% 碳酸氢钠 C.0 .9% 的氯化钠 D.10% 的氯化钾 E.11.2% 的乳酸钠

3.静脉点滴氯化钾的浓度一般为(A)

A.0 .15%~0 .3% B.0 .5 %~1% C.0 .6% D.1%~1.5 % E.1.5%~3 %

4.下列哪种液体最适合于重度脱水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休克(C)

A.0 .9% 氯化钠 B.5% 碳酸氢钠 C.2:1 等渗液 D.10% 葡萄糖液 E.3:2:1 液

5.常用 4:3:2 溶液的张力为(D)

A.1/2 张 B.1/3 张 C.1/4 张 D.2/3 张 E.等张

6.口服补液盐(ORS ) 液的张力为(E)

A.1/5 张 B.1/4 张 C.1/3 张 D.1/2 张 E.2/3 张

A2 型题

1.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需配制 4:3:2 混合液,其组成是(E)

A.4 份 10% 葡萄糖,3 份生理盐水,2 份 1.4% 碳酸氢钠 B.4 份生理盐水,3 份 10 % 葡萄糖,2 份 5 % 碳酸氢

C.4 份 5% 葡萄糖,3 份生理盐水,2 份 11.2% 乳酸钠 D.4 份生理盐水,3 份 5% 葡萄糖盐水,2 份 11.2% 乳酸钠

E.4 份生理盐水,3 份 5 % 葡萄糖,2 份 1.4% 碳酸氢钠

2.患儿 8 个月,呕吐腹泻 3 天入院,烦躁、口渴,前囟明显凹陷,口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较差,尿量明显减少,血钠 135mmol/L,第一天补液宜用(B)

A.2:1 等渗液 B.3:2:1 液 C.4:3:2 液 D.口服补液盐溶液 E.生理盐水

B 型题

A.1/2 张含钠液 B.1/3 张含钠液 C.1/4 张含钠液 D.2/3 张含钠液 E.等张含钠液

1.等渗性脱水(A)

2.高渗性脱水(B)

3.低渗性脱水(D)


内容纠错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站长
Copyright©2009-2025 医护学习网 * Medicine & Nursing Learning